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77篇
  免费   2815篇
  国内免费   1491篇
耳鼻咽喉   209篇
儿科学   425篇
妇产科学   109篇
基础医学   1589篇
口腔科学   490篇
临床医学   3206篇
内科学   2576篇
皮肤病学   453篇
神经病学   556篇
特种医学   922篇
外科学   2519篇
综合类   7758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177篇
眼科学   272篇
药学   3595篇
  29篇
中国医学   2723篇
肿瘤学   97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770篇
  2021年   912篇
  2020年   874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514篇
  2017年   730篇
  2016年   530篇
  2015年   1000篇
  2014年   1370篇
  2013年   1784篇
  2012年   2430篇
  2011年   2688篇
  2010年   2663篇
  2009年   2311篇
  2008年   2364篇
  2007年   2213篇
  2006年   1999篇
  2005年   1526篇
  2004年   1071篇
  2003年   838篇
  2002年   618篇
  2001年   632篇
  2000年   434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丙酸睾酮联合应用在终止10~14周妊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拟终止妊娠的婚育年龄期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及米索前列醇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酸睾酮。比较两组的排胎成功率、排胎时间与阴道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完全排胎58例,不全排胎与排胎失败各1例,排胎成功率为96.7%;对照组完全排胎44例,不全排胎13例,排胎失败3例,排胎成功率为73.3%;两组排胎成功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服药至排胎时间为(5.41±2.01)h,腹痛至排胎时间为(3.15±1.21)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63±2.91)h、(5.24±2.0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量为(48.63±12.84)m 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5.73±15.62)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丙酸睾酮联合终止10~14周妊娠,可以提高排胎成功率,加快引产时间,缩短出血时间而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其肠黏膜保护功能,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观察组),另取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细胞,ELISA法检测白介素-10(IL-10)、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的表达。结果治疗前,两个治疗组Treg细胞比例和IL-10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Treg细胞比例和IL-10表达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个治疗组的DAO和D-乳酸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DAO、D-乳酸表达均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两个治疗组ALT和AST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和AST表达均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谷氨酰胺可以提高肝硬化患者的Treg细胞比例和IL-10表达,调节机体免疫紊乱状态,有利于肠黏膜损伤的修复和肝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84.
Delayed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the absence of direct spinal cord insult following surgical decompression is a sever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SCC). The 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 has been verified as a potential etiology of the complication. However, the exact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of the decompression-related IRI remain to be defined.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practical rat model of chronic severe SCC.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decompression-related IRI, immunoreactivity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clud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 and interleukin-1β (IL-1β) before and after decompression were measured. In addition, expression level of TNF-α and IL-1β was examined with Western blot.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negative result in gray matters in the sham group and sham-decompression group. In the severe compression group, strong positive staining of TNF-α and IL-1β were found, suggesting a dramatic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gray matters. Furthermore, the severe compression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xpression level of TNF-α and IL-1β as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 (p < 0.05). In the severe compression-decompression group, both immuno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NF-α and IL-1β levels in the spinal cord compared with the severe compression group (p < 0.05).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urgical decompression plays a stimulative role in inflammation through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rat model of chronic severe SCC injury. Inflammation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of decompression-related IRI of chronic ischemia.  相似文献   
85.
治疗胰颈部断裂伤可早期通过内镜放置胰管支架引流,若出现腹痛加重应手术治疗;若术前循环系统不稳,遵循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填塞、暂时关闭腹腔后二期手术;若合并胰体尾严重挫伤,行胰体尾切除及断端修补术;若十二指肠完好,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若十二指肠有损伤,行十二指肠修补、远端胰腺空肠吻合、胰管结扎、断面褥式缝合术;若胰头十二指肠严重受损,同样遵循损伤控制原则。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胰瘘、假性囊肿,预防关键在于彻底止血、充分引流;若假性囊肿直径<5 cm可保守治疗,若急剧增大可选择超声或CT引导下置管引流或囊肿形成6~8周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和胃接骨饮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将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65~89岁,平均(77.8±11.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9 d,平均(6.6±2.1) d;Evans-Jensen分型:Ⅰ型17例,Ⅱ型8例,Ⅲ型15例,Ⅳ型3例,Ⅴ型2例;行内固定手术并予口服和胃接骨饮及钙尔奇D治疗,疗程3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67~91岁,平均(81.2±9.6)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6.8±2.6) d;Evans-Jensen分型:Ⅰ型15例,Ⅱ型10例,Ⅲ型14例,Ⅳ型4例,Ⅴ型2例;行内固定手术并口服钙尔奇D治疗,疗程3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部VAS评分、骨密度(BMD)值及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5.6±2.8)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逐渐降低(F=98.138,P<0.01),且术后3个月髋部B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髋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P<0.05).结论:和胃接骨饮能提高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BMD值,同时减轻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疼痛,促进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愈合及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微创固定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固定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且随访达2年以上的3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5~64岁,平均36岁;交通事故伤23例,重物压伤6例,高处坠落伤10例。髋臼骨折6例,股骨颈骨折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8例,耻骨联合分离及耻骨支骨折15例。均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拔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术中共植入空心螺钉89枚,其中髋臼8枚,股骨颈18枚,骶髂关节33枚,耻骨联合及耻骨支30枚。每枚螺钉植入时间11~38 min,平均20 min;术中出血10~50 m L,平均20 m L。术后骨盆X线片及三维CT示骨折均获良好复位,螺钉无错误植入。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发生,无神经、血管及其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33个月,平均29.6个月。患者于术后6~12周,平均8周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地步行、单足站立、下蹲等功能恢复良好,均回归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固定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无需输血、无需使用抗生素、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3种黄体支持方案对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219个周期,根据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案分为3组,A组使用黄体酮针(91例)、B组联合使用黄体酮胶囊和黄体酮软胶囊(68例)、C组联合使用地屈孕酮片和黄体酮软胶囊(60例)。比较并分析3种黄体支持方案患者的优胚数、冻胚数、胚胎冷冻时间、移植胚胎数、胚胎复苏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 3组患者优胚数、冻胚数、胚胎冷冻时间、移植胚胎数、胚胎复苏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0.0%、19.8%、21.7%,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5.2%、35.3%、38.3%,早期流产率分别为9.4%、12.5%、8.7%,3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体酮针、黄体酮胶囊联合黄体酮软胶囊、地屈孕酮片联合黄体酮软胶囊3种黄体支持方案在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中可取得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α-玉米赤霉醇(α-zearalanol,α-ZAL)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骨髓培养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雌二醇阳性对照组、低浓度α-ZAL组、中浓度α-ZAL组,高浓度α-ZAL组。镜下每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纯度,MTT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Α)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护钙素(Osteoprotegerin,OPG)和NF-KB受体活化配体(Receptor actiator of nuclear factor-KB ligand, RANKL)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α-玉米赤霉醇可显著的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增加细胞活性(P<0.05),明显提高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后ALP和BMP-2的表达(P<0.05),并且显著的上调了成骨细胞内OPG/ RANKL的表达率(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α-玉米赤霉醇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并且通过上调OPG/ RANKL的表达率抑制成骨细胞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有望成为临床骨折疏松症治疗的激素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TGX)后继发严重代谢性骨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3年-2013年普外科、骨科、风湿科收治的5例全胃切除术后继发严重代谢性骨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和治疗、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表现为严重代谢性骨病症状,出现骨痛、骨折,骨密度下降,血钙降低,血磷偏低;1例存在严重低钙血症,有搐搦表现;3例合并较重的营养不良。经补充钙、活性维生素D3制剂和注射唑来膦酸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显示患者病情缓慢发展。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继发严重代谢性骨病值得重视,合理的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3制剂有效。疾 病的发展较难逆转,故术后及时预防、复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